close

在進入詩文之前,讓我們先來看一幅畫,這是陳澄波的作品〈夏日街頭〉(1927)(原畫收藏於台北美術館)

這幅畫是臺灣人首次以畫作入圍帝國美術展覽會的作品。要入圍帝展是很不容易的,除了技巧和風格以外,主題也是重點。

據說畫作必須符合日本人對臺灣的印象和想像,也就是強調本土性和風俗性,表現臺灣獨有的特色。

chengpo8

從這幅畫予人的印象可見得,日本對台灣的印象就是黃土地的炎熱狀,空氣中似有一股化不開的熱氣。我曾問過日本人對台灣的印象,最常聽聞的就是熱,台灣熱,真是熱啊。也就在這個時代,日本人引進了賣冰的新興行業,古典詩作中也有許多冰品冷飲的紀錄。這篇文章就獻給這個夏天的尾巴,讓大家清涼一下。

我們先來閱讀一首清涼無比的詩。

賣冰 謝汝銓

銅鈴隨手態從錚。頻○街頭喚賣聲。
竹捲壓肩霜彩重。螺杯 照眼 雪痕明。
沖○異聚深崁出。○○同挑大道行。
不意夏蟲今可語。新○一味動秋情。

此詩的作者謝汝銓字雪漁,曾任職於《臺灣日日新報》、《風月報》,也是重要的政治人物,並曾擔任瀛社副社長。
許多人記憶中都對冰有種甜美的記憶,這首詩便是從賣冰的銅鈴聲和叫喚聲開頭,用聽覺喚起我們的味覺。這種記憶是如此親切,還記得以前小學課本有一篇〈吃冰的滋味〉也教人難以忘懷。現在我們用懷念的眼光讀這些詩,可在當時,詩人卻是出於新奇才這麼寫的。吃冰在當時該是件新奇又美好的事,在其他詩作也可以讀到關於冰涼的意象。如以下兩首:

消夏雜興 鄭秋涵

炎炎赤日正當頭,汗雨時時浹背流。
麥酒一樽冰一皿,藉他消暑並消愁。

汽水 何木火
如波似浪送清香,沙士味奇力特強。
水冷一瓶常在握,消炎猶可潤吟腸。

這兩首詩除了予我們一絲清涼以外,還給我們什麼新想法呢?
第一、我們可以發現詩中所提的兩項飲料都是日治時代引進的,並且成為大眾最受歡迎的飲料,麥酒就是俗稱的「啤酒」,汽水早期稱為「荷蘭汽水」、「彈珠汽水」,都是日本人引進的新產品。第二、這也意味著日本人引進了新的冷藏技術,並且使這技術逐漸普遍,可從以下這首詩中明瞭。


冷藏庫 陳維藩

裝置冰廚固若牢,長防未得損絲毫。   1373780_729228090437128_1733645064_n  
涼添麥酒憑君力,爽透心脾價倍高。

冷藏庫便是「冰箱」之意,這是最新引進的西方器物,並使台灣人的生活和飲食有大大的改進。這便是日本治台帶給台灣的正面影響,也是一次「現代化過程」。
日治時代除了帶來許多物質性建設如鐵路、水庫等,也引進許多西方新奇器物,如電視機、電話、鐘錶等等現代生活不可或缺之物 。所以我們可以此時期的古典詩中讀到許多新奇的題目,如歌誦各種交通工具或是新奇電器的詩作
   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時期的賣冰詩會湧起不同的想法。閱讀古典詩要注意其題材,因為一個題材的盛行絕非偶然,這些詩所描述的行業可說是現在冷飲店的筆祖啊。

    關於「賣冰」最有名的俗諺據傳也是從日治時代開始的:『第一賣冰,第二作醫生』。從網路上資料與歷史上的關聯來看,這句話的原意應該是表示日本時代西方醫學的引進,醫生開始成為最受重視的職業;而賣冰也是一種新興的職業,兩者各自開創了財富之道。在日本時代,城市文化也開始興起。

 

咖啡店的出現

對比現今林立的飲料店,日治時代除了街頭小販外,也開始有許多新興店舖出現,有冰果室、和咖啡店。我們從以下詩中可讀到文人所寫的咖啡。

咖啡茶 何木火

咖啡嗜好若瓊漿,產自巴西別有香。
我也雷仝同一癖,精神煥起壽而康。

明治45 年(1912)臺北地區已出現提供不以正餐為主的咖啡店和喫茶店,成為取代料理店、藝妓服務的新興行業。咖啡店也在此時盛行,當時的咖啡店不同於現今,比較偏向酒店性質,有作陪的小姐。(摘自愛詩網)

越來越多的新興資料和新觀點,讓我們對日治時代有了不同看法。尤其是通俗文化的研究,流行音樂和電影是當時尋常消遣,百貨公司也陸續設立,城市一派時髦裝束。現代有許多人稱日治時代為摩登時代,跳舞時代,讓我們看到種種不同面貌。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一本有趣的書: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陳柔縉麥田;2011)


結語

看完前面所寫,可以明瞭日治時代也是階級分化嚴重的,至少就我的記憶中,日治時代的人民是備受壓迫的。新文學的主軸便是站在這些弱勢者一方,可愈來愈多關於日治都市文學的研究,讓我們有了不同的看法。關於吃冰我一直以為是農人辛苦的報酬,其實其也是城市人的享樂,這就是文學的價值其給予我們重新思考的機會和新觀點。

 

敬請期待下一篇精彩文章 

arrow
arrow

    li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