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江山樓的故事

  既然要討論日治時代古典飲食詩,那就要說說日治時代很有名的一間餐廳——江山樓。受到綜藝節目的影響,我們會以為江山樓是色情場所,其實這裡可是極為重要的文化孕育之地。
在日治時代,許多文人騷客愛來此聚集唱和,順便觀賞藝妲演出,你不能說他們「醉翁之意不在酒」,這是當時的流行文化,必須考量當時的歷史背景。
新舊文人都愛來此聚會,就連台灣文化協會的幾次會議都在這裡舉辦,或者你可以當做文人們來此觀察各式各階層人物,從中了解社會的陰暗面。
  江山樓位於大稻埕(今台北市大同區),1917年由吳江山創立,被總督府劃設為漢人的風化區,許多青樓女子以子以「藝妲」的形式,在酒宴間作陪酒服侍的工作。藝妲除在宴席上 的陪侍服務外,也必須能夠應景彈琴奏樂以取悅賓客,所以她們懂得談唱、吟詩、作曲,更會彈奏琵琶、 三弦、洋琴等,但也因這樣的演出,進而開始隆重扮妝、盛裝登台,最後變成了一種特別的「藝妲戲」,而原本的陪酒服務,反變得不重要了。 江山樓也以料理著名,當時流傳著一句俗諺:「登江山樓,吃台灣菜,聽藝旦唱曲。」
知道歷史背景後,我們來讀讀以江山樓為題的古典詩,以了解當時文人們實際唱酬情形。(資料參考自台灣大百科全書)

詠臺北江山樓 後藤新平 1371475_729239807102623_1913538859_n

稻江雲水好留連,樓閣笙歌樂快然。
多少風流佳子弟,春風醉臥萬華天。

這首七言絕句載於1922年的《臺南新報》,作者為當時台灣總督府長官的後藤新平。從其中,我們讀到了一份沉醉心情,描述萬華一帶熱鬧又歡快的氛圍,也透露江山樓在當時的景況。
可當我們知道作者是日本總督府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後,我們便不滿足於表面文字的解讀。出於對作者的不信任感,我們想要知道這幅景況是不是純粹日本統治者眼中的世界,亦或統治者用來欺瞞被統治者的手段!那讓我們來讀讀另一首出自臺人的作品以資對照吧!

江山樓酒樓主人索題醉後寫此兼似吾黨諸酒徒也 魏清德

如此江山1如此樓。相逢是處董糟邱2
百年幾日酣盃酒。一鑄何時錯六州3
茫茫乾坤4星北拱5。茫茫煙樹6水西流7
不須更問紅年○。小謫人寰8未算愁。

 

   【注釋】(摘自愛詩網)
1. 江山:國土或國家政權。
2. 董糟邱: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此指江山樓主人。
3. 六州:日治時期大正9 年律令第6 號,改正地方制度,規定州、市、街庄不僅是行政區劃,也是地方公共團體。將臺灣西部十個廳改制為五個州(臺北州、新竹州、臺中州、臺南州、高雄州)大正15 年(1926 年)7 月澎湖廳高雄州分出。六州應是言臺灣行政區五州一廳。
4. 乾坤:本是易經上的兩個卦名,後借稱天地、陰陽、男女、夫婦、日月等。
5. 星北拱:眾星拱北,拱:環繞,拱衛;北:指北極星。天上眾星拱衛北辰。指有德的國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擁戴。
6. 煙樹:雲氣繚繞的樹木或樹林。
7. 水西流:臺西地河流多向西。
8. 小謫人寰:人寰,人世、人間;指遭遇挫折。


   這首七言律詩作者為當時《台灣日日新報》記者魏清德。其在此詩中運用許多典故來抒發一己不遇之愁。這是古典詩抒懷的作用,藉由宇宙廣闊與命運之難測來消解挫折心情。對比後藤新平的詩作,這首顯得格局更大,意義更深,並且沒有突出江山樓的歡娛風格,而是在江山樓中與古人的心況交會。
從這兩首詩中我們發覺日人跟漢人的不同觀點。可我們還有其他的疑問,為什麼日本人也寫古典漢詩呢?又為什麼日本人和漢人都以相同主題作詩呢?到底當時後日人同漢文人是怎樣的一種關係呢?又為什麼魏清德的作品中有深深的挫折感呢?要在一篇短文中回答這些問題是困難的,但是藉由以下的說明或許會給人一些新的想法。

台灣總督與漢詩人

  我們都知道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間,殖民地最高的行政單位是台灣總督府,最高領導人是台灣總督。而其中最著名的總督為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兒玉非常關心台灣的文化政策。當時許多在台任職的官員都對漢詩文有相當素養,如前面提到的後藤新平為當時民政長官,他和兒玉總督共同倡導漢詩的寫作,籌辦了「饗老典」、「揚文會」等活動,並積極鼓勵詩社的成立和吟詩活動。這些活動多少都有總督府拉攏漢詩人的柔性策略在其中,也就是藉由漢詩的寫作來促進雙方的交誼。後來三大詩社(櫟社南社瀛社)的成立多也少都有日本執政者刻意的鼓勵意味。但是某方面,這些漢語文人的創作還是保留了台灣人的發聲管道,譬如由霧峰林家為主導的「櫟社」和「台灣文化協會」成員多重疊並影響其創作,也在古典詩中寄寓了對漢人民族的關懷和國家時事的關切。
有了此理解,我們再看看魏清德的這首作品,就可以發現當時舊文人心中其實埋藏了一股幽怨之情。因為在殖民體制下,有時不得不選擇和官方保持一定友好,即便心中有反抗之情。這也是上一篇提到張我軍批判舊文人的根源,可我們不能因此否定舊文學,並認為其是官方文學,而是要在此背景下,看舊文人們怎麼寫?怎麼說?才不至於曲解或過度詮釋這些詩文的內涵。

最好的時光                    


   不知不覺又把文學帶到歷史中去了,那我們來看部電影吧。這是侯孝賢2005年的作品《最好的時光》,故事分為三段,各名為自由夢、戀愛夢、青春夢。其中第一段青春夢的故事便是以日治時代的餐廳為場景,描述文人與名妓間一段壓抑的情愫,由張震和舒琪演出。電影中還有這麼一段關於文人的描寫:「影片中的男子是報館漢文部主筆,當時報紙日文與漢文並容,男子常撰文鼓吹新思潮。男子還組織了「詩社」,以使用漢文來抵抗日文殖民的侵蝕,詩社充滿濃厚的民族意識。」從電影的背景和情節,可以了解電影影射的日治時代連橫與王香禪的一段傳聞。
   連橫號雅堂,是臺灣歷史中重要的文學家和史學家,也是當時知識份子的代表,前一篇文章提過他和張我軍對新舊文學的爭辯,他也是舊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而王香禪也是傳奇人物,據傳是當時永樂座的紅牌藝妲,曾受教於連橫,好賦詩,貌美玲瓏,為一代才女,曾落髮出家,還俗後下嫁給當時著名政治人物謝介石 。他們兩人間的師生情誼(連家人日後否認)也成了台灣文壇和歷史上談論不休的一段故事。
文人和名妓其實也是古典文學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部電影也只是重複了這一主題。從宋代柳永或是五代的溫庭筠,這些風流詩人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的作品許多是描寫文人和名妓的情感。
   這就是古典詩常新的魅力,因為它描寫的是一些古典的主題,而古典的其實也就是永恆的。我們來讀讀連橫的一首古詩吧,從中我們會聽見詩人對古代詩人的呼喚。

江山樓題壁 連橫

如此江山亦足雄,眼前鯤鹿1擁南東。                                           
百年王氣消磨盡,一代人才侘傺2空。
醉把酒杯看浩劫3,獨攜詩卷對秋風。
登樓儘有無窮感,萬木蕭蕭4落照中。    

【注釋】(摘自愛詩網)
1. 鯤鹿:原分指臺南與鹿港,後為臺灣島之別稱。鯤,指鯤身,本指臺南沿海沙洲,後代指臺南而言。
2. 侘傺:音ㄔㄚ ˋ ㄔ ˋ,失意而神情恍惚的樣子。
3. 浩劫:佛經謂天地從形成至毀滅為一大劫,後借指極長的時間,此處意謂時間流逝、時代更替之意。
4. 蕭蕭:象聲詞,形容草木搖落之聲。

                                                               
從「秋風」、「登樓」、「萬木蕭蕭」這些字眼中,連橫對話古代詩人,並感嘆今昔變遷,對於台灣的命運感到徬徨,也暗暗隱喻著身處殖民統治的無奈感。這種無奈感也是當時台灣文人普遍的心情,從這個角度去讀關於江山樓的幾首詩作會獲得另番感受。

結語

日治時代的幾處有名餐廳,除江山樓以外,還有蓬萊閣、東薈芳、山水亭、春風得意樓等等,這些應酬式餐廳的出現與當時開港通商有關,幾經變遷,遷移到北投一帶,形成具有特色的「那卡西」文化。而那些藝妲們呢?只能存在這些作品之中供後人想像了。

 

敬請期待下篇精彩文章               

arrow
arrow

    li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